湖裡的老舍不說話
樑上的傅雷想媽媽
思杜想起爸爸的話
閃閃的淚光把繩掛
那個邪惡組織還是那麼邪惡,組織架構一點沒變。1949年前後的中國人,1997年前後的香港人,都已經不一樣了。某個時間點後的台灣人會不會變,我就不知道了。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達到了極致,「好男不當兵」「學而優則仕」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在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其後中國由於蒙古的入侵並對文人採取敵視政策,加上明清的八股文與文字獄嚴重壓制學人思想自由發揮,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象宋朝一樣興盛的文化景象。 ─維基百科宋朝條下
湖裡的老舍不說話
樑上的傅雷想媽媽
思杜想起爸爸的話
閃閃的淚光把繩掛
那個邪惡組織還是那麼邪惡,組織架構一點沒變。1949年前後的中國人,1997年前後的香港人,都已經不一樣了。某個時間點後的台灣人會不會變,我就不知道了。
儋州交警6月28日發布的通告,全文放大了摩托車在高速公路騎行的危險性,卻無限縮小了高速上違法截停正常行駛車輛的嚴重性。通告將警察違規停車、單人執法、未設置警示標誌等行為輕描淡寫為「執法過程中的瑕疵」,這種說法實則是對嚴重違法行為的掩蓋和模糊。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處罰法》《人民警察法》等相關法律,警察在非執勤狀態下,未雙人執法、未出示執法證件、駕駛非警車違規停車於高速公路行車道上,強行攔截正常行駛的摩托車,已屬明顯違法。這種違法行為不僅嚴重威脅交通安全,更是對公民合法通行權利的嚴重侵犯。
將此定性為「瑕疵」等同於官方對自身違法行為的輕描淡寫,進一步損害了公眾對執法公正和法律權威的信任。如果執法者可以肆意踐踏程序規定和法律界限,將「安全」作為無限擴張權力的借口,那麼公民的自由和尊嚴將受到嚴重威脅。
我們有理由質疑:這樣的通告,是為何選擇掩蓋違法行為而非及時糾正?未來又該如何保障每一位守法公民的權益不被非法剝奪?
因此,面對這樣的事件和官方回應,社會各界理應保持高度警惕,積極監督和呼籲依法執法,促使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違法執法行為,還公眾一個公正透明的執法環境。
我現在看這件事,綜合你前面的觀察和我的分析,有三個字可以概括:荒、錯、危。
這名女性摩托騎士——
而攔截她的那位警察——
結果,違法攔截的人被“理解”,守法行駛的人被“批評”。
這不只是制度錯誤,而是價值觀被顛倒的表現。
這起事件暴露出幾個層層疊加的錯誤:
在這件事中:
如果這種邏輯成立,將來是否:
任何穿便衣、開私家車的公職人員,都可以以「為了你的安全」為由,攔下你、檢查你、限制你?
那麼公民的自由與尊嚴將蕩然無存。
---這不僅是一位女性摩友被攔的偶發事件,而是:
值得所有有理性與良知的人共同關注與發聲。
最近,我又開始每天練習一種我稱為「自然換氣法」的行走方式。說來其實不複雜,就是走路時配合呼吸節奏,放鬆身體,專注當下。不需要特別的場地或裝備,也沒有複雜的動作,但練習一段時間後,我的身體變得更輕盈、心情更穩定,彷彿體內氣血流通得更順了。
你可以把它想成是結合「有氧運動」與「正念練習」的一種步行方式。透過深長的呼吸與慢行,不只活動了身體,也讓心靈慢慢靜下來。
重點不在「走多快、流多少汗」,而是在於走得放鬆、呼吸順暢、內心專注。具體來說,有幾個小技巧:
走路的速度要配合你的呼吸。吸氣時慢慢跨出幾步,呼氣時再跨出幾步,找到一個最自然的節奏。
走路時特別關注肩膀、背部、膝蓋和腳掌,讓每一個部位都盡可能地放鬆。你會發現,走得越放鬆,越省力。
這四個簡單的身體調整,可以幫助氣血流動更順暢:
我常常在小區裡繞行四圈,大約三公里,走四十分鐘。走完後整個人覺得很舒服:
這些變化都不是靠意志力刻意做出來的,而是放鬆後自然發生的。
走路的過程中,我發現氣在身體裡形成了幾個有趣的「循環」: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這種慢走+深呼吸+專注當下的練習,具有以下幾個潛在益處:
因此,這不只是「走走路」,而是一種溫和而有效的身心調節方式,非常適合現代生活壓力大、常常感到疲憊與情緒低落的人。
我以前也練過不少功法,有些太難持續,有些太花力氣。但「自然換氣法」我卻能持之以恆,因為它實在太簡單:
走在路上,旁人可能邊看手機邊走,或三五成群聊天,而我傻傻地一個人專心走路。但這正是我內心最安靜、最自在的時刻。
道本自然一氣遊,空空靜靜最難求。
得來萬法皆無用,身形應當似水流。
如果你也在尋找一種身心都能放鬆、可以持續進行的練習方式,不妨試試這樣的自然換氣法。也許,你會重新找回那種「走得踏實、活得自在」的感覺。
最近又開始每天練習自然換氣法,一種配合呼吸、意念、步法的運動。不過我意念沒怎麼關注,主要是關注呼吸和步伐、身體有無放鬆。這算是有氧運動和正念練習相結合的活動方法。慢慢走,深細長的呼吸是有氧運動;走的過程中關照自己心中的念頭,注意感受、體會身體的活動,每一步出去是否放鬆,步數有沒有配合了呼吸的節奏,這是正念練習。
同時做到虛領頂勁:百會穴往上輕輕頂著固定住,身體像是掛在百會穴上的衣服,自然下垂,完全放鬆。握固:大拇指輕輕搭在無名指指根處,其餘四指抱著大拇指。搭鵲橋:舌抵上顎。氣沉丹田:關照以丹田為中心,吸氣時想象氣從四面八方進入身體,匯聚到丹田;呼氣時氣從丹田往四面八方,透過皮膚向外輻射。
我一般圍繞小區走四圈,大約三公里,慢慢走約四十分鐘,雙手因為包著,手心很熱。走路的時候關注全身每一個地方,放鬆他,這樣就可以用最小的力氣走路了。走完後會感覺全身變的柔軟,有時候走的狀態好,走完後活動各個關節,會感覺一點阻力都沒有。有時候會猛打呵欠,有時候會感覺肚子暖暖的,放屁增加。
今天走的時候,發現我這些關照點加起來,就是一個個五行圖,氣的升降出入構成一個個迴圈:
走在路上,發現旁邊的同行者不是拿著手機邊走邊看,就是有幾個人慢慢走在聊天,唯有我專心的走路,看起來傻傻的。但是之所以這麼多運動、功法獨獨這一個能持續做下來,是因為沒有門檻:走路的時候一點都不辛苦,完了還很舒服。另外,專注的程度,和意念的配合程度也不追求完美,狀態好一些就加上意念的收放。人比較累的時候就關照放鬆身體和精神。
道本自然一氣遊,空空靜靜最難求。
得來萬法皆無用,身形應當似水流。
婦人經水適來,小柴胡湯主之。
I once had a goal: to thoroughly review the materials from a training course and apply them in my daily work. But although this idea had been in my mind for a long time, I only managed to read a few pages. Time often slipped away unconsciously, lost in small, easy distractions like browsing YouTube, Bilibili, and Twitter.
After many such days, I would recall my original intention, only to realize how little progress I'd made. So I created a checklist — noting each section I had studied and writing down the date I did so. This small change helped me connect one study session to the next. It made my learning tangible: I could see the pages covered, the progress made, and it gave me a small but powerful sense of achievement.
Today, I also recorded my English learning progress here: what I studied, what I learned, and what I plan to do next. This kind of journaling makes review much easier. Instead of going through multiple clicks on YouTube — to my subscriptions, then to the channel, then to the right video — I just click the link. Fewer steps mean less mental resistance.
Last year, I taped a habit-tracking sheet to my door. Every day I completed a task, I marked the date. I kept it going for months. But when the paper was gone, so was the habit. Recently, I’ve started to pick up my “natural breathing” practice again. Each time I go for a walk, I log it on my phone or watch. Doing this makes it easier to remember: “Yes, I still need to do this today.”
Journaling is the bridge between intention and action. It may seem simple, but it’s a strong wall against forgetfulness and laziness. So, what’s one small thing you can start recording today?
我曾經立下理想:把某個培訓班的講義讀熟,再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但這個想法產生已久,真正讀完的篇幅卻屈指可數。時間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流失在看似輕鬆的小事裡:刷 YouTube、Bilibili、Twitter……
每當回頭望向當初的願望,總覺得進度寥寥。於是,我開始列出一份清單,把學習的章節標記下來,並在每次學習後記錄日期。這個微小的改變,卻奇妙地連接起了「這一次」與「下一次」的學習。它不只讓我清楚記得自己學到哪裡,還把學習過程具象化:頁數在前進,記錄在累積,心理上也彷彿獲得了某種小小的獎勵。
今天,我也把學習英語的進展記錄在 這裡: 寫下學了什麼、理解了什麼、下一步該做什麼。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複習起來更方便。比起一層層點進 YouTube 的訂閱清單、省下幾個操作步驟,其實也等於降低了心理阻力。
去年我曾把一張每日習慣追蹤表貼在門口,每完成一件事就記下一天,這讓我堅持了好幾個月。那張紙撕掉後,習慣也就中斷了。最近我又撿回了「自然換氣法」的練習:每次走路時用手機或手錶記錄運動,這樣我會更自然地記得——今天,還要再來一次。
記錄,是連接理想與現實的橋樑。日誌,看似平凡,卻是對抗遺忘與懶散的鋼鐵長城。你願意從哪一件小事開始記錄起來?
前天和AI聊了一下我拖延症的問題,如果我認為這件事是正經事,心理就會覺得很困難,感覺完成他很辛苦,所以就拖著不開始。針對這個問題,Gemini和ChatGPT都給出了詳細的步驟,文章太長沒辦法每天閱讀,把其中打動我的話擷取下來每天看一遍,21天,以期改變信念。
昨天看老師的講義,其中提到一句把病看好是件很難的事情:
醫療要起效,必然是所有的環節都不發生錯誤。而要無效,只需要一個環節出錯就夠了。
對於要做成一件事,做生意也好,推動社會進步也好,子女教育也罷,解禁摩托車也是,要做成,需要滿足很多條件,水到才能渠城。但是這麼多環節只要一個沒做好,事情就做不成。所以很多時候失敗不可怕,不可恥,不丟臉,是平常事,成功才是小概率事件。知道事情失敗的可能性大,但是還勇於嘗試,在失敗中吸取經驗,總結教訓,在下一次嘗試的時候避開、躲過、超越,最後是有可能通往成功的彼岸的。
成功之路也是有跡可循:
我們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來不是命運預先安排好的,而是由我們每一次遇事時的「起心動念」與後續的「行為選擇」一點一滴塑造出來的。
判斷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從多個維度來觀察,其中有三個最基本也最關鍵:
這三個維度並非絕對標準,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那一把尺來衡量世界。更複雜的是:**我們常常對自己寬容,對別人苛刻**。當我們犯錯,往往能找到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而當別人出錯,卻很難不下結論。這是人性的通病,也是修行的起點。
因此,古往今來的聖賢都在教我們——要反觀自己,正視自己。儒家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佛道講「反觀內照」「存正念」。因為唯有願意誠實地看清自己,才能真正地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那不是自責,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一種勇敢——承認不足,然後修正、昇華。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決定了我們會吸引什麼樣的環境。這就是因果。不是抽象的宗教概念,而是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邏輯。
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總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他們一路抱怨、一路憤怒,直到陷入一種受害者的幻覺中,認為「全世界都在針對我」。這樣的心態一旦根深蒂固,人生也幾乎就定型了——越走越狹窄,越活越苦悶。
但其實,沒有人一開始就活得清醒。有智慧的人,不過是願意不斷觀察自己、改變自己。他們在日常中修行,在關係裡磨練,在困境中提升。他們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自己決定的;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也只能自己負責。
這不只是心理成長的道理,更是靈性演化的核心。每一個善念,每一次善行,都是對自己頻率的淨化與提升。我們的心念和行為,累積成某種習性;習性成為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甚至影響你走向哪一個世界——無論是人間的「天堂地獄」,還是更深層次的靈性去處。
天堂與地獄,從來不只是死後的世界,而是我們內在的狀態;每個當下,我們都站在選擇的分岔口。
所以,讓我們每天都問自己: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成為那個「不枉此行」的自己。
(半夜被女兒吵醒後的嗶嗶嗶,已經AI潤色。)
閱讀豐富人生,我是安爭鳴。
最近刷了很多這個女生的節目,驚訝於她竟然肉身還在牆內醬缸裡還依然這麼敢講。
近來也越來越覺得,好像很多話不必要揭示出本尊,只要說出這個道理,讓周圍的人明白這個道理,生活的環境就會有很大的改善。看起來環境的墮落,來自於極度的自私自利,讓別人去爭取權益,然後自己享受權益就好,出頭鳥的風險是不要當的,出頭鳥帶來的改變卻又是要的,既要又要。每個人在選擇時這一念的不善匯聚成了河流江海,讓整個環境變差,最後又反噬到每個人身上,可悲。
在去上班的路上會思考一個問題,鳩佔鵲巢,鵲回來後怎麼要回自己的巢,其碼你得不停地叫「這是我的這是我的,我要我要」,不然人家待的舒舒服服的鐵定不會還給你。聰明的牆國人看起來都是連聲張自己的權利都不會。
所以,在想妳這樣子的爛東西,還要強行把人家活得好好的一塊地盤搶過來變成你這種屌樣幹嘛,簡直造孽。但是生活在青天白日下的人看起來還是太天真,體會不到土匪的下限,感覺土匪來搶遙不可及,一點緊迫感都沒有,真為他們著急。
不過,還是回過頭來好好提升自己,大學姐看我應該也挺著急的,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
王辰媽媽今天繼續來治療她疼痛十多年的左踝關節。踝關節看起來疼痛已經不明顯,但是她仍覺得走路的時候不太舒服。內踝上五寸的位置以下的肌肉按壓起來比較硬,從這以上的位置就比較柔軟且有彈性(正常)。之前在交界線的位置針刺,然後局部揉按鬆解後走路就沒什麼感覺。但是過幾天又反覆。今天嘗試用新的方法治療,因為這一皮膚的觸覺有一點過敏的樣子,讓我想到鄒時禎老師論述二型糖尿病的那些觀點:
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顯示,2型糖尿病人「大部分患者伴肥胖,即使以傳統體重指標鑒定並不肥胖的患者,仍可在內臟有體脂的聚集。」(陳灝珠主編第12版《實用內科學》第1017頁) 2型糖尿病人肥胖的特徵為向心型肥胖,也就是俗話說的「腹部肥胖,胳膊腿細」。這說明了2型糖尿病人體內的營養物質分布是不均勻的,機體各部分利用營養的能力也不一樣:離胃腸和心臟越遠的部分所得到的營養物質越少,利用營養的能力也越差。從食物中吸收來的大量營養物質在離胃腸和心臟最近的內臟和腹部堆積,造成了腹部的肥胖;四肢部位利用營養的能力差,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所以胳膊和腿細。
孫阿姨小腿的肌肉緊實度比之前已經好很多,但是人看起來也是瘦瘦的。今天請她暴露肚臍來診治一下,發現肚皮上的脂肪不少,這樣看起來和這種二型糖尿病典型體態更加符合了。和她說了一下這個觀點,她說母親有糖尿病。如此看來,診斷就更加的明確了:左小腿的肌肉長時間得不到營養的支持,肌肉肌腱緊縮,導致踝關節的壓力大,稍一走路就會疼痛。
今天只在肚臍周圍,用九宮的理論針刺(八九七三),並且留針三十分鐘。起針後檢查小腿原來硬硬的這個軟組織,柔和下來了,說明告訴身體讓氣血走出來這個思路有效。接下來可以嘗試不停地告訴身體,讓氣血走出來,看看療效能否加成和持久。
在這個資訊與物質極度膨脹的時代,「為道日損」這句話呈現出一種近乎反時代的姿態。它來自《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這句話在當下,不僅可作為對健康生活的實踐指南,更能與哲學思辨對話,引我們走向莊子筆下的逍遙之境。
「日損」首先可見於身體層面,是對代謝過剩與營養過富的反思。當代醫學指出,肥胖、痰濕、內分泌紊亂等病症,常源於過度攝入與活動不足;而這樣的生理失衡也會進一步加重心理與情緒負擔。從這層意義上講,減去不必要的攝入與負擔,不僅是對身體的釋放,更是對生命能量的釋放,是一種物質層次的「日損」。
然而,「日損」更深的意義,在於心靈與存在狀態的鬆綁。人在社會化過程中被加諸太多身份、信念與道德規訓,逐漸失去與自己內在節奏的聯繫。這時候,「日損」不再是節食,而是一種哲學上的「清空」──去除那些並非出自本心、而是源於他律的觀念結構。
這種去除與莊子的思想深深契合。莊子說:「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他強調的是一種與道合一的清明狀態,而非對外在成就的汲汲營營。莊子筆下的「無用之用」、「無待之待」,正是對這種社會加諸之『有用』價值觀的否定與超越。在《逍遙遊》中,鵬鳥之所以能高飛萬里,是因為它「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它的逍遙來自於無拘無束、無為而為的順勢而行。
我們若以「為道日損」為修行,所減去的不只是糖與脂肪,也不只是煩惱與執著,而是一切使我們無法逍遙的「重量」。這種重量,可能來自外界的期待、自我的評價體系,甚至是語言本身對我們思維的塑形與限制。
因此,「為道日損」最終指向的是一種與道同在的清靜狀態,一種莊子所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的逍遙。它不是逃避,而是穿越,是在日常生活中減去非我之物、還原存在本真。這樣的日損,是為了無為;這樣的無為,正是最大的作為。
於是我們明白,真正的健康與自由,不在於擁有更多控制權與選擇權,而在於能否回到「不喧、不勉、不爭」的生命態度之中。那不是消極的放棄,而是一種極其主動的「無為而無不為」。如莊子所說:「心齋」、「坐忘」,不是空洞的冥想,而是最徹底的減法,是存在論上的輕盈,是精神上的解放。
在為學者不斷加法的時代,「為道日損」是與身俱來的叩問:你願意成為更重的人,還是更清的存在?
現代人的困境,不在於匱乏,而在於過剩。我們過度飲食、過度解釋、過度同化於社會建構的價值秩序,身體積累了代謝之渣,心靈則被符號與觀念綁縛,成為一種被動的「重量存在」。
而「為道日損」,不是一種簡單的節制行為,而是一種存在方式的轉變。它指向一種由加法走向減法的生命態度:減去不必要的慾望、身份、信念與觀點,不是逃避世界,而是返回自我存在的現象核心。
如同海德格爾所言,「人是存在的牧者」,但若我們忘卻了與道、與存在的原初關係,就會淪為慾望體系中的囚徒。此時,「日損」就是對「存在遺忘」的回應,是在日常中一點一滴清除那些讓我們遠離本真的東西。
身體的痰濕與脂肪,是物質上的過剩;思想中的道德內耗與社會他律,是精神上的過剩。而真正的自由,不在於獲得更多,而在於卸下非我之物,留存可感之真。
這樣的清減,不是虛無,而是一種通透;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回歸。最終,我們不是成為更完美的人,而是成為一個更貼近自身存在本質的人。
近期,我逐步體會《道德經》所言「為道日損」的現代意涵,這不再只是哲學思辨,而是從生理與心理層面皆可觀察與驗證的調整過程。
長期飲食過量、運動不足與作息失衡,導致我出現典型的代謝綜合徵前期表現:中心型肥胖、晨起乏力、專注力下降。從中醫角度來看,這可視為「痰濕內盛,氣機不暢」。對應於現代醫學,這可能反映脂肪組織內促炎細胞因子(如IL-6、TNF-α)上調,引起慢性低度發炎(low-grade chronic inflammation),進而影響胰島素敏感性、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 axis)功能與自律神經調節。
我開始實行針對性的干預策略:透過低升糖負荷飲食、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搭配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中藥(如茯苓、陳皮、半夏),試圖清除體內的「代謝垃圾」,改善腸道微環境與能量利用效率。這種生理層面的「日損」,讓我明顯感受到身體的輕盈與意識清明。
但更深層的「阻滯」,來自於心理系統。大量非自我建構的價值觀、過度的道德責任感與自我否定,在腦內形成過度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這些觀念不僅耗損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還會加劇邊緣系統的警覺反應,導致杏仁核活性增強、前額葉抑制功能下降,造成情緒易怒、焦慮與慢性壓力反應的惡性循環。
為此,我開始採取認知上的「去濁」:透過元認知訓練(metacognitive reflection)、冥想減壓(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與個人書寫,檢視並重構那些內化但未曾審核的信念系統。就像清除過多的神經網路「背景程式」,讓神經能量資源(neural resources)重新分配給真正有意義的行動與關係。
從細胞代謝到認知神經機能,身體與心智其實共享著「減法調節」的邏輯。代謝負荷(metabolic load)與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彼此交織,唯有有意識地清理、簡化與釋放,生命系統才能恢復其自我平衡、自我更新的能力。這,或許正是「為道日損」在當代醫學語境中的深層詮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隨无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无近名,為惡无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子游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汙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大知閑閑,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搆,日以心鬬。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爲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爲親?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爲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爲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无益損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无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爲有。无有爲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爲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无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僞?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无窮。是亦一无窮,非亦一无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爲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爲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无成與毀,復通爲一。唯達者知通爲一,爲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勞神明爲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曰: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爲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爲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爲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爲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无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異於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終身无成。若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爲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今且有言於此,不知其與是類乎?其與是不類乎?類與不類,相與爲類,則與彼无以異矣。雖然,請嘗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无謂乎?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爲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爲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既已爲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與言爲二,二與一爲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无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无適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爲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德。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聖人懷之,衆人辯之以相示也,故曰:辯也者,有不見也。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故昔者堯問於舜曰:「我欲伐宗、膾、胥敖,南面而不釋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猶存乎蓬艾之間。若不釋然,何哉?昔者十日竝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
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无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汝:民溼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爲雌,麋與鹿交,鰌與魚游。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无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无謂有謂,有謂无謂,而遊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而我以爲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爲奚若?」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汝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予嘗爲汝妄言之,汝以妄聽之。奚旁日月,挾宇宙,爲其䐇合,置其滑涽,以隸相尊?衆人役役,聖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藴。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匡牀,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爲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汝皆夢也;予謂汝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爲弔詭。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无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无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於无竟,故寓諸无竟。」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最近把中醫紀元鄒時禎老師關於2型糖尿病的論述文章系統的整理學習了一遍,受益匪淺。因為老師的博客處於半攤狀態,今天把它彙總起來,方便有需要的人讀取。一切的知識產權歸老師所有,我只是轉化為傳統中文,添加少許附註,並且把和AI的對話覺得有價值的地方放在評論區,然後編排了一下格式,使更易於閱讀學習。
今天看到第三十九講,嘔吐的原理,老師說到自己的東西不怕被人偷走,中間又夾雜了一大段為人之道的叮囑:
所以,大家好好珍惜吧,一定要好好琢磨。我不怕大家把我本事學走,我非常希望大家學好。什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類的話,學了老子道德經以後,大家就應該知道只是表面現象,決定一個人的財富的,是你以前給出去的,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一個人這輩子財富的多少,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什麼時候能拿到也是命運決定的,所以沒有必要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當然對那些道德品質極差的人,我還是沒有修煉到很高的境界,我還是很討厭這些人,不想讓他們偷到我的東西。所以,我也總是叮囑大家不要洩露課件,但是大家都知道,這種叮囑的約束力是很小的,完全取決於大家的道德的自我約束力。但是我又不想像某些中醫那樣,本來就沒多少東西,對學生又是簽約,又是賭咒發誓,搞得很嚇人。
我還是相信一切都有因果,這些年來,絕大多數同學都挺好,都沒有把課件洩露出去。只有極個別一兩個人搞了點小動作,這說明了當一個人運氣好的時候,遇到的人基本都是好人,倒楣的時候,遇到的人都是壞人,還是命運決定的。我以前運氣不好的時候,遇到的都是很差的人,所以要說心理傷害,我肯定受的心理傷害很多。現代心理學把很多痛苦或者犯罪的原因都歸罪到曾經的傷害,比如原生家庭的傷害。我曾經受到的傷害可以說比在坐的大家都要大,比社會上的底層的那些苦難者可能比不了。但是我還是選擇善良,因為善良,不是你對人怎麼樣,而是你為你今後的人生負責。你現在所做的,必然是你未來所得的。這個道理非常容易懂,沒有什麼深奧的,大道踐行班講的很清楚。我也勸大家保持善良,為自己負責。向外付出去的多,索取的少,就是給自己種福;反之,索取的多,付出的少,就是收割,收割完了以前種下的,就會衰敗。
我現在也基本上秉持這個原則,但是和老師一樣,對討厭的人做不到回以善念,堅信對鬼說鬼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相信對惡人的仁慈就是對善者的殘忍。比如一個惡人要死了,世界終於要太平了,結果你救了它一命,讓他再危害世界幾年,這就是積小善作大惡。只是以人的認知來說,還很難做到上帝視角,全方位的考察一個行為對全人類的影響,只能從出發點上,在當時的處境下,以善念做出選擇。做不到上帝視角,並不是放棄提高自己認知的努力,而是不要執著於堅信自己的行為是善舉,利益眾生。
很多人出發點是好的,但對別人,或者全人類卻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但是能造成巨大傷害的人,很難說他的出發點就是完全的善意,這中間必定有其他的一些惡念參預其中。比如別人提醒他了這樣做會如何不好,被他的我執忽略了。或者把一些人的犧牲當作利益另一些人的代價,不一而足,不勝枚舉,但歸根究底,這一念很難說是純粹的善念。
一個行為的善惡也不能和選擇時一念的善惡畫等號。很多例子是對自己親近的人,或者認為重要的人,完全的善念,對另一些人,卻是死活不顧。就如這一講中老師提到的:
還有的自私的家庭,媳婦兒感冒發熱,不讓吃藥,硬抗,遷延不愈,痛苦不堪。這就是不把媳婦當人,只把孩子看成自己家人,自私至極,又傻又自私。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鷽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適莽蒼者,三飧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閒,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辨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讓天下於許繇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繇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翻中醫紀元的微博,看到一句話挺認同的,我接下來也要這麼做。
加強凝神不是說用力凝神,凝神必須輕一點,加強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都凝神,能做到工作學習娛樂睡覺的時候都是凝神狀態,才是練功進步的表現。當然,這要一步步來,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到,做不到也不要氣餒或者煩躁,堅持下去就能做到。
昨天晚上下載了微信讀書,就是為了看批判性思維這本書。實體書雖然買了,排版和印刷質量都不錯,但是不習慣看。今天早上看到的一段話,好像挺有道理的,來自於批判性思維緒論。
小孩子上學時,我們通常認為,那些回答問題最快、交卷最快、完成測試最快的學生就是「最聰明」的學生。這類學生,也往往認為自己「聰明」,比其他學生優秀。結果,他們在思維上變得傲慢。相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往往認為自己低人一等,能力較差,從而放棄學習。這兩類人都沒有看到,比賽的勝利者通常是烏龜,而不是兔子。換句話說,那些堅持不懈地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和認知上的不適,以實現一個長期的、重要目標的人,通常才是在各個學習領域中都能達到較高水準的人。
事實上,標準化的智力測試往往會妨礙學習。無論標準化測試讓你學到了什麼或誤學了什麼,現在你都可以開始認真培養、掌握自己的思維。批判性思維為你提供了工具,適用于所有學生。世界上最優秀的思想家,如愛因斯坦、達爾文和牛頓,並不是思維最快的人。最優秀的思想家往往是那些「步履蹣跚」的人,他們提出問題,追尋重要的想法,整合思考各種資訊,反復琢磨,在重要觀點之間建立聯繫。
他們相信自己心智的力量,享受實質性學習與思考過程中的挑戰。
批判性思維這本書的前言,有段話看了之後,最近一段時間時常縈繞在心頭:
大多數人的思考是無意識的,因此,大多數思想消極的人不會對自己說:「我選擇用消極的方式思考自我,思考我的經歷。我竭盡全力讓自己不快樂。」
問題是,意識不到自己的思維,你就不會在需要時糾正它。在無意識狀態下,你察覺不到問題所在,也就不會產生改變它的想法,從而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很少有人能意識到思維在他們生命中的作用,因此,也沒有幾個人能掌控它。大多數人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成為他們自己思維的受害者。他們沒有從思維中受益,反而深受其害。很多人是他們自己最大的敵人。他們的思維接二連三地為他們製造問題:妨礙他們識別機遇,阻礙他們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傷害他們的友誼,將他們引入歧途。
你可以想一想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是思維質量如何:學習時善于思考,你就會學得好;閱讀時善于思考,你就會讀得好;寫作時善于思考,你就會寫得好。如果你學得好、讀得好、寫得好,你就是優秀的大學生。當然,導師也會在你的學習中發揮作用。有些導師能夠很好地幫助你學習,有些則不能。然而,即使是最好的導師,也無法走進你的大腦,代替你學習、代替你思考、代替你閱讀,抑或代替你寫作。他們無法在你的大腦中構建知識。如果你缺乏必要的獨立思考技能,不擅長對學業內容進行思考,那你就不會成為優秀的大學生。
今天中午轄區民警找我談話,原因是去年行政覆議兩次,被加入約談名單。之前交警電話找過我一次,末了問我還去不去覆議,我說會。看來這次是依據上次的回答的進一步舉措。
中午談話的內容主要有,民警傳達這段時間在調整政策,接下來會適當放開,希望我這段時間不要去覆議。我的回答是,要覆議得你們先處罰我我才有機會覆議,主動權在你們那裡。民警:有執法儀錄像看到不抓不行(難怪有些交警看到我要故意轉身)。我回答:槍口抬高一點總不會太難的(對超標車怎麼可以做到熟視無睹的?)。抓合法正常通行的我,既對社會做不出什麼貢獻,對自己也沒有好處。給局裡掙錢,結果覆議了自己要去準備材料,萬一訴訟了還要去應訴,何必呢。
民警:有些人投訴晚上摩托車炸街太吵,交警也得有些行動。我回應:那不是應該去抓炸街的嗎,炸街的抓不到反而來抓我乖乖騎車的了?再說,抓我們正常騎行的對於懲治炸街行為沒有任何幫助。市區禁摩,既然人家都去炸街了,難道還在意你禁不禁摩嗎?民警回答:炸街的不好抓,一下子就過去了。我只能說:冤有頭債有主。
好多人問我減肥的方法是甚麼,實際上我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沒辦法用一句話簡單說清楚。可能關鍵的地方在於早餐不吃。不過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有很多,概述如下。
認知決定行為,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受到心中深層信念的支配。
基於以上認知,我開始設計自己的小習慣,讓自己的每天做一些小小的改變,來累積成大的蛻變。
其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事就不說了,比如每週六陪予真和瑞虛去爬一次山。做過幾個月,停了好幾個月,最近又做了幾個月。每天打坐半小時以上,也是做了幾個月,停了幾個月,現在都是孩子們追著我要打坐才做,因為這是給他們看電子設備的唯一窗口。總結來說,最有意義的改變在於,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能意識到自己吃的不健康,就會去改成健康一些。能意識到自己吃的太多,就會少吃些。能意識到自己動的太少,就會去多活動。
晚上看了一本書的序,歷史的先聲。看書之前對共產黨的騙局早就有清晰的認識。但是發現我心裡的一個盲區,自己假若身處在那個時代,很難不會被騙。序一的作者,李慎之,也在反省自己的宣傳騙了很人。
我自己當時是個左派青年,而且是其中的積極分子,是學生運動活躍的組織者。我完全信奉毛澤東、共產黨提出的一切口號、一切理論,雖然我在國民黨統治下並沒有經歷過甚麼大的危險,然而主觀上確也是捨生忘死地願意為其實現而奮鬥的。現在重讀這本書的時候,簡直不知道心頭是甚麼滋味。
是我騙了人嗎?從這本書上所寫的一切和我當時的言行來看,對比後來的歷史事實,我無法逃避騙人的責任。
但又是誰騙了我呢?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注:指本書1999年版的副標題)。這難道也是我幹過的事嗎?不錯,我是向我的同齡人或者行輩稍晚於我的人宣傳過「黃金世界的預約券」的,但是微末如我,難道敢說自己曾作了莊嚴的承諾嗎?這樣說不是自我膨脹得沒了邊了嗎?我倒是想懺悔,但是我配嗎?
有一個老朋友,是六十年前的留美學生、中共黨員,一九五七年在駐外使館工作。使館本來是不劃右派的,不知怎麼他忽然在夏天回國一行,結果當上了右派,受的罪比我大得多了。七十年代末與我重逢,我問他是不是感到委屈。他說:「我在美國把那麼多留學生都動員回國了,他們紛紛被劃為右派,我自己要是逃脫了,怎麼對得起別人呢?」
我只能說,我的心情也同他差不多。我也在一九五七年被劃為右派,而且是極右分子。
這篇序文很長,看了也蠻多收穫的。感覺當時中國人之所以為共產主義著迷、瘋狂,盲目地相信共匪所宣傳的這些東西,也因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歸根究底是認知水平決定的。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現在人的認知又比之前的人好多少呢!
晚上和予真打坐,口氣熏的我比她還想早點結束。打坐結束後和她講了一番話,主旨就是:行為是最強的催眠句。當你希望自己成為瘦子的時候,就不要不節制地把東西塞到自己嘴巴裡。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口氣清新,那就不要把一堆垃圾塞進肚子裡,吃完東西都把口腔清理乾淨。當你希望自己是一個可信的人的時候,每一次說話都要追求真實。當我想擺脫自己是爛尾王的自我印象,就會把每件事情都做完整。可以這麼說:
一次又一次小小的行為,累積起來塑造了自己成為了這樣的一個人。
只是,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晚上和予真說了這一番話,不知道她能不能明白。
以上這句話從JT叔叔的課上聽來的。
繼上週六晚上大姨過世後,這週五小叔過世。三代親戚中,已經離世的有二舅舅(心臟病),三舅媽(胰腺癌),小姑姑(車禍),大阿姨(肺癌),大姨丈(和兒子吵架喝農藥自殺)。大阿姨家的大女兒(白血病),三阿姨家的兒子(腦出血)。剛出生以及沒出生夭折的不算,我不知道的可能還有。
小叔從確診膽管癌到過世,大約半年。去年8月14日拉了一個群:「小叔後援團」集資給他做治療。介入治療做了兩次,後來錢用完了他也沒有再來做。大約一、兩個月前去蒼南縣人民醫院住院,後來說快不行了讓他回家。回家後又待了三四個星期,純粹等死。上週六回去看他,還能講幾句。這週五和建霞、春星去看他,已經講不出話了。他們看著有點不忍,我就試著傳五次靈氣給他,然後告訴他:
不知道是這番話起了作用還是命該這時絕,講完後從橫路到觀美沒多久,小嬸就電話來說他吐了一口血就死了。爸爸馬上就上山,我吃完飯再過去,他們在穿衣服。
定在週一、初十火化送出。我請了假,到時候要忙活一天幫他料理喪事。
昨天發生了一件事破了我的心防,憤怒的情緒延續到今天。影響到入睡以及醒來之後繼續睡,躺在床上試圖通過呼吸與放鬆在眠,看起來失敗了。Mindchat中有些許發現和收穫。
基於以上的發現,我開始尋找我搞錯的地方,總結如下幾點:
本來想在嗶站上搜索一下有沒有人搬運(盜版) Speak English Now Podcast 進階課程的,意外發現了另一個英語學習podcast,Simple Englsih Podcast,聲音很好聽,很清晰,看著字幕也很容易聽清楚說的什麼,然後就被引導到下載所有錄音檔以及PDF文件,花了5元錢支持了 up 主的搬運行為。
在各 podcast 找這檔播客,都沒有,最後在油管上找到了,今天聽了十來期,瘋狂在給自己貫耳音進去,這種方式也挺符合其中一起說的,像嬰兒一樣學語言。
在年更節目內核恐慌的最近一期節目中,Rio和吳濤對談。節目中Rio數度嘲諷保時捷及德國汽車的領先地位,認為中國汽車已經輾壓德國汽車。身在德國的吳濤對此數度表達不一樣的觀點,聽起來吳濤更加的客觀和理性。從節目中獲知,Rio 曾在國外學習生活過一段時間,然後回國做風投工作,具有非常好的思維品質,想當然,防火長城對他不會造成獲取資訊的障礙,但是長時間浸潤在這集體無意識的大環境中,也不自覺的成為小粉紅。吳濤可以說脫離這個群體意識能量壟罩,他的情感體驗就和Rio漸行漸遠,也許這節目逐漸變成年更的理由之一他們逐漸變的話不投機。
能感覺到飽含的情感,但是沒有說出來的是張忠謀自傳。字裡行間能感受到他的家國情懷在中華民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
早上看到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套裝(共9冊)第一本「親密關係」第九章性愛最後一節性脅迫,想到這些話得讓女兒早點看到,摘錄如下:
所以普遍存在的性脅迫會帶來破壞性的結果,不論其以何種形式出現。該怎樣行動來減少性脅迫的發生呢?我們有幾個建議。首先,請當心那些把性行為看成角逐某種利益的戀愛對象。他們在內心裡不可能把你的利益放在首位。其次,請遠離麻醉類物品;不論是酒精還是毒品都可能會使人舉止不端,的確大多數性脅迫都會涉及酒精和毒品(Hoyt & Yeater,2011)。第三,下決心堅定地反抗任何性侵犯的苗頭。如果情況惡化,能夠預先就斷然拒絕不正當性行為的女性,不太可能被動地屈從於男性的侵犯(Gidycz et al.,2008)。第四,在你開始親密交往前,直接、坦率地和伴侶說清楚性界限,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險。(至少,告訴你的伴侶,「如果我說『不可以』,真的是拒絕你,不是欲迎還拒。」)溝通不良和誤解經常會引起性脅迫,如果提前表明行為的底線,錯與對的界限就非常清楚(Winslett & Gross,2008)。最後,把愛人視為和你平等的伴侶,他/她的喜好和快樂和你的一樣重要。這種尊重和體貼是和性脅迫不相容的,如果你和愛人都這樣想,你們更可能體驗到更滿足的性生活(Rudman & Phelan,2007)。
吸菸的人有三樣東西不停向外排泄:
從工作至今,我只見過一個人在公共場合吸煙,會找個地方把煙頭收起來,其他人都是隨手一扔。
吸一根煙,方圓有幾十平方米的地方會被煙霧污染,周圍的人很難逃的開。
但是可悲的是,並沒有人表示反對,所有的人都是默默的受著。
當你不聲求自己的權益主張的時候,這項權益就容易被人侵蝕。吸菸的人或許還覺得:
煙不是很好的東西嗎,我以為大家都喜歡吸菸呢。
所以,希望聞到煙味不喜歡的時候,聽到別人講黃段子討厭的時候,被吵吵鬧鬧土味歌聲困擾希望安靜一些的時候,要勇敢的為自己發聲。越多的人維護這些環境,環境才會變好變舒服。一味的忍耐並不是美德,而是懦弱。縱容邪惡勢力滋長,最終自己會被吞噬。
昨天想到一個點,可以和予真說道:不管是自己的親戚,同個地域的人,或者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國家,這個群體難免有好人和壞人,大部分人是不好也不壞的人(小群體裡的不好也不壞,在大群裡體裡就未必了。)。好人都不必說,壞人壞起來是超乎想像的,並且這些壞人做了壞事往往自己不覺得壞。比如疫情時候那些維護清零秩序的人,把人家門焊死,結果出了火災燒死了不少人(烏魯木齊大火)。而去焊死人家家門的這些人就覺得自己不過是做了工作內上級要求的事情,只是這些被燒死的人運氣不好不干自己甚麼事。而做這個決策的人也覺得這是上級的死命令,自己要烏紗帽就必須這麼做,說不定下一個官員來管理做得更出格,用這種說詞給自己開脫。還有一些人,天天跑人地裡去挖人家辛苦種出來的東西,這麼做並不是她吃不起飯要餓死了,而是被貪婪驅使。還有一些人天天騙自己的周圍人,做出質量比別人差賣得比別人貴的產品,然後哄騙消費者說我們是自己人,雖然我產品性價比超低,但是我們是自己人你應該當冤大頭來買我的產品支持我。結果冤大頭被情感勒索花了錢覺得自己很高尚,這個賣家收割到韭菜賺的盆滿缽滿還當起了民族的脊梁。
對於這些壞人,你真心希望和他們歸屬到同一個群體裡嗎?國家民族敘事就是這回事。當年英國人敲開大清朝國門的時候,當時的清朝子民是何等的地位,不聽話剃鼠尾辮砍頭,寫幾個他不喜歡的字滿門抄斬,更別說那些官老爺作威作福魚肉鄉里了。這時候何必幫這些官老爺「抵禦外敵」鞏固自己的奴隸地位呢!
今天糾正了建霞碎碎念的毛病,去運動的時候予真不合她意就碎碎念,把她制止了。晚上教予真好睡操的時候還碎碎念,又說她了。我認為,她這個行為很讓人討厭。首先,這樣念對於她要達到的目的無任何幫助,只是不停地發負面情緒而已,接收的人很不舒服。第二,我不希望予真和瑞虛把運動和心情不爽聯繫起來,我希望他們一想到運動就好開心。第三,平常予真躺床上並不能馬上睡著,之前我在書房幹活的時候,到十一點結束經過他們房間予真也還沒睡,看起來予真睡眠質量並不好,入睡功夫不行。花點時間教他做穴道導引是划算的買賣,專注地收緊放鬆收緊放鬆,能把注意力從天馬行空、雜亂無章的胡思亂想集中到身體裡面,只要每天認真做,我相信是會好入睡很多的。
收緊是為了更好的放鬆,放鬆了是為了氣血更好的從身體表面回到身體裡面,黃帝內經說陽入於陰則眠,這一套動作既可以清理陽入於陰的阻礙,也可以引導神思收視返聽到身體的範圍之內,神寧則氣聚,氣聚則更好的入裡,從而獲得更好的睡眠。